在紡織品的前處理工序中,目前主要可用于各類織物的退漿,真絲和麻類生坯織物的脫膠,以及其它的雜質去除等。傳統的織物退漿工藝(如棉織物等)需要經過退、煮、漂等多種工序,加工工序長,生產效率低,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水、能源和化學藥品,同時產生大量的廢水等。而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可大大縮短其工藝流程及生產周期,節約能量和水資源,可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除此之外,低溫等離子體在去除織物上其它雜質如色素、蠟質、果膠等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用氧或空氣等離子體(頻率13.56mhz,真空度1torr,放電功率100w)處理棉坯布后的芯吸性與工藝條件之間的關系,用空氣等離子體處理60s,氧等離子體處理在30s后,棉布的除蠟質和漿料的效果達到正常煮煉漂白的程度.
改善纖維或織物的吸濕、潤濕性:
【常壓等離子設備】利用低溫等離子體中處于激發態的各種高能粒子的物理刻蝕和化學反應,或者通過等離子體的接枝、聚合沉積等方式,可在紡織品的纖維表面產生或引入親水性基團、支鏈及側基,從而可有效改善、提高紡織品的吸濕或潤濕性。目前應用在疏水性的滌綸合纖類織物、滌綸/棉混紡交織物、棉紗以及腈綸類紡織品。
此外,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改善碳纖維、聚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及聚四氟乙烯纖維等的潤濕性,得到大大改善。跟常規化學方法相比,其工藝更簡單、流程更短,而且可輕易實現化學方法所不能進行的改性加工。
提高毛類纖維紡織品的防縮絨性:
羊毛類紡織品。由羊毛纖維外覆鱗片層所產生的定向摩擦效應,往往使這類織物在服用和洗滌的過程中產生收縮,從而影響織物的服用性能。因而為提高此類紡織品的尺寸穩定性和可洗性(尤其是可機洗性),常需進行防縮絨加工。利用低溫等離子體的刻蝕和化學反應作用,可有效去除或削弱鱗片層的定向摩擦效應,可到達或提高織物的防縮絨性。【等離子Pl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