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放電通常指低頻放電,在氣壓和電流范圍不同時,由于氣體中電子數、碰撞頻率、粒子擴散和熱量傳遞速度不同,會出現暗電流區、輝光放電區和弧光放電區。電流的大小是根據電源負載特性曲線中兩條相應于電阻R1、R2的下降直線和放電特性曲線的交點(工作點A、B、C)確定的。
①暗電流區
電子在電場加速的情況下,獲得足夠能量,通過與中性分子碰撞,新產生的電子數迅速增加,電流增大到10-7~10-5安時,在陽極附近才出現很薄的發光層。
電流再增大(10-5~10-1安)時,在較低的氣壓條件下,陰極受到快速離子的轟擊而發射電子,這些電子在電場作用下向陽極方向加速運動。陰極附近有一個電位差很大的陰極位降區。電極之間的中間部分是電位梯度不很大的正柱區,其中的介質是非平衡等離子體。
正柱區的電子和離子以同一速度向壁面擴散,并在壁面復合,放出能量(這是沒有氣體對流時的情況)。經典理論中電子密度在橫截面上的分布是貝塞耳函數的形式。在陽極附近有一個幾毫米厚的陽極位降區,其中的電位差與氣體電離電位的數值大致相等。
當電流超過 10-1安且氣體壓力也較高時,正柱區產生的焦耳熱大于粒子擴散帶到壁面的熱量,使正柱區中心部分溫度升高,氣體電導率增加,以致電流向正柱區中心集中,形成不穩定的收縮現象。
最后,導電正柱縮成一根溫度很高、電流密度很大的電弧,這就是弧光放電。在陰極,電流密度達104~106安/厘米2,形成"陰極斑點",根據熱電子發射(熱陰極)或場致發射(冷陰極)的機理,發出電子。
在陽極也有"陽極斑點"。由于電子帶著本身的動能進入陽極,進入時又放出相當于逸出功的能量,再加上陽極位降區的發熱量,使陽極加熱比陰極大得多。【等離子處理機】